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转载】婆婆做的媳妇饼  

2017-05-22 12:48:56|  分类: 风味美食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本文转载自可可西里《婆婆做的媳妇饼》
 
 
婆婆做的媳妇饼 - 可可西里 - 可可西里 

 

     媳妇饼,也叫喜饼。我们这儿的风俗是,谁家结婚娶媳妇,喜主家都要给亲戚朋友以及前来祝贺的人分上一包喜糖和喜饼。以前的喜饼都是纯手工制作,现在随着市场的需要,涌现出很多专业加工喜饼的业户。可以自己送料加工的,只需付个手工钱,大概每块一毛五或两毛钱;有直接花钱从加工坊买的,一元钱一块。专业加工喜饼的都是用电的大型平锅。外观没有太大差异,可是味道和质地离自家手工制作的还是相差甚远。 
   制作方法是:用纯鸡蛋液和花生油加白糖按一定比例打匀,加上农村自制的神仙引子(就是酵母),再加入面粉,手工和成光滑的面团,然后用包袱之类的盖着保温(以前没有保鲜膜),搁在农村的大炕上饧发。等面膨胀发起来了,然后使劲揉面,揉的时间越长,用的力气越大烙出的饼口感越好,切面的蜂窝越均匀,无大气泡。然后把面捂上再次饧发。这次面膨胀后才算彻底饧发好了。这次直接把面揉好,分割成大小均匀的面团,然后擀成一个个厚薄均匀的饼胚子,最后平摊在大炕上饧发。饼上面全部盖上包袱,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温。农村的火炕平实一般都是热乎的,温度适宜,所以面饼胚很快就会饧发好。等到饼胚一个个长高了,变厚了,掂在手里轻轻的,这时候的饼就可以下锅烙了。
    农村烙饼用的大锅都是8刃的大铁锅(超大),锅底与锅盖中间平放一张特制的白铁板。把锅底烧热,然后把饧发好的面饼胚一个个摆在间接烧热的铁板上,饼与饼之间留有一定空隙,防止加热后膨胀导致相互挤压,导致影响外形美观。由于铁板与锅底之间有很大的空间,所以面饼上色很均匀,不容易糊。烧火一般用草或玉米杆,负责烧火的人要有耐心,要徐徐地往锅底下序草,不能太心急,一下子填好多草。等锅里的面饼散发出香味了,一手持铲子,一手扶饼,翻过来再烙另一面。正反两面都均匀上色了,烙饼的第一步就算完成了。其实这时的饼已经熟透了。为了美观,最后还要加一道工序,那就是滚边,就是给饼边上色。
    戴上线手套,因为这时的饼很烫手,但是又不能等饼凉了再滚边,讲究的就是一气呵成。一般滚边是在另一个锅内,两只手同时夹住好几个竖放一排挤在一起的饼,慢慢地在锅内一边倒手,一边滚圈,手不离饼,饼不离手。一会儿,黄白的面饼圈就滚成娇黄的颜色,这样滚出来饼边颜色就和上下饼面的颜色浑然一体了,才够得上完美。
    一般家里办喜事,主人都要请上村里的巧手,四五个人一起联手合作,一气烙上3、4天。烙好的饼放在大台筐里(就是一个特大号的圆簸箕),场面蔚为壮观。哦,一般的习俗是女方家准备喜饼。也有例外的。比如我,妈妈手拙,又没有兄弟姊妹可以帮忙,所以妈妈备好了原料,送到婆婆家请人帮忙。
    由于小麦粉里加了足够的花生油、糖和鸡蛋,所以烙熟了的饼,油津津,香喷喷,趁热吃,那叫一个爽!
     现在婆婆给我做的也是用电饼铛做的,离开农村,没有了大铁锅。很是怀念。
     以后有机会补拍些过程照片。

 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7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